新華社蘭州11月17日電題:“孩子就是我的光”
新華社記者周圓、杜哲宇、崔翰超
清晨的薄霧還未散去,常山教學點窗明几淨的教室裏,王建林寫着板書,臉幾乎貼到黑板上,“啤酒瓶底”一樣厚的眼鏡片上落滿粉筆灰。一筆一劃,每個字都工整有力。
常山教學點是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最偏遠的教學點,目前設有學前班和一年級。33年來,王建林是這裏唯一的老師。
1987年冬天,接替病危的大哥走上這三尺講台,王建林從此離開城市,把青春奉獻給了鄉村教育事業。
“我是靠讀書走出去的,明白讀書對山裏孩子的意義。”王建林説。
“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是當地人的家訓。會寧縣地處黃土高原,土地貧瘠,讀書是走出大山的主要途徑。
最初,常山教學點只有一間教室,黃土打牆,碎瓦遮頂,3個年級的20多名學生擠在一起。缺桌少椅,書本稀缺,王建林在操場上整出一塊平地,學生用木棍等物在地上演算、練字,草編成的跳繩和脱了皮的皮球是僅有的體育用品。
雨天,教室成了“水簾洞”;雪天,王建林要從鄉上挑煤回來給學生禦寒。
王建林改良教學點採用的“複式教學”,將各年級的課程重新編排,使得所有年級能一起聽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艱苦的環境並沒有給這裏的成績減分。在全鄉教學評比中,常山教學點的多項考核指標常年名列前茅。
澆灌了學生的心田,放學後,王建林還要耕耘自家農田。晚上備課、批改作業。農忙時節,他頂着月光挑糞耕地,第二天雞鳴之前,還得到地裏忙活一陣。
教學與生活“無縫銜接”,勞累不堪的王建林在1997年患上眼病,但也沒給自己批過一天假,“我請假一天,耽誤幾十個學生的課程,算下來就是耽誤幾十天。”
由於疏於治療,小毛病落下了病根,常年視線模糊,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可他認為,“孩子們就是我的光。”
王建林不是沒有機會離開這裏。多年來,許多待遇優渥的崗位向他伸出了橄欖枝,但他一一婉拒,因為他深愛着這片熱土,堅守着孩子眼中的“星辰”。
與此同時,隨着脱貧攻堅工作的不斷進展,常山教學點的條件持續改善,電腦、電子黑板、電子琴……很多學生沒聽説過的教具出現在教室,嶄新的練習冊替代了土地上的“田字格”。
據統計,2013年以來,會寧縣共建設校舍面積376914平方米,累計投入教育裝備資金8415.44萬元,其中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投入6383.19萬元。
“教出一個孩子,一家人脱貧致富就有了希望。”王建林共教出近300個學生,其中40多人考上大學。
也有學生在王建林耳濡目染之下,回到家鄉投身教育事業,31歲的張翠霞便是其中之一。
大學畢業後,張翠霞回到家鄉成為一名初中老師,她依然記得小時候,王建林拿着粉筆頭在凹凸不平的黑板上寫的板書,一個月都捨不得用完一根鉛筆。
“我要做一名好老師,讓孩子們的未來有更多選擇。”張翠霞看着今天完備的教學環境和一雙雙求知的眼睛,也體會到了當年王老師的苦心。
近年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關於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相繼出台,通過完善待遇保障機制、暢通職業發展通道等方式,鄉村教師的育人環境得到大幅改善。
天色漸亮,一面國旗在操場中央徐徐升起,四個學生莊嚴敬禮,齊唱國歌。清脆的童音,飄向山外。(完)
編輯:trs_zycf
上一篇: 央行開展500億元逆回購操作
下一篇: 高質量可持續,事關你我的幸福未來!——習近平總書記江蘇考察激勵各地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學生人數增加到300多人,老師增加到15人,教學成績整體排名也從全鎮倒數第一不斷往上提升……這是粵桂交界貧困村裏,一個鄉村...
近日,伴隨着中小學開學復課而來的,不僅有久違的琅琅讀書聲,還有網友對於從網課到課堂、從線上到線下的熱議。揚州市教育科...
香城都市報記者熊大平她駐守農村教學點29年,代課25載,她將自己的滿腔熱情點亮了偏遠農村學生新的人生,她就是剛剛獲得“全...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宋文虎、通訊員趙冬平、汪延煜報道:2日下午,通山縣通羊鎮大畈程村,一個瘦小的身影站在學校路口...
為了發揮思想品德課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全面做好立德樹人工作,該縣教育局在全縣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品德與...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柯常智、通訊員任建成報道:“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我們不斷努力的方向。現...
日前,教育部公佈了“基於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名單(簡稱“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一、明...
孩子在鏡頭的那邊練舞,老師在鏡頭的這邊點評。疫情期間,孩子們不能去舞蹈教室練舞,中國舞舞蹈老師胡月苗轉變方式,通過線...
咸寧網訊通訊員駱瑜玲報道: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崇陽縣教育局迎難而上,邊探索,邊實踐,邊反思,邊完善,逐漸摸索...
光明日報記者劉博超近日,教育部印發通知明確提出,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優先初高三學生復學。在心遠中學,初三年級完全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