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阜山北麓,羣山懷抱中,有一潭清水,名曰百丈潭。通城坊間稱:百丈潭與洞庭湖一脈相承,暗河相連,“八仙”之一呂洞賓曾在此歇息。
百丈潭水,碧翠晶瑩,清甜可口。以水釀酒,清純透徹,窖香濃郁,綿甜清爽,故有陳年老窖——百丈潭酒。
元旦前夕,我們親臨百丈潭,細品百丈潭酒之好。
當日一大早,通城百丈潭酒業有限公司釀酒車間已飄散出濃濃酒糟香,沁人心扉。走進釀酒車間,54歲的釀酒師李國周和工友們身着藍色工作服,將甑鍋打開,頓時霧氣騰騰,恍如仙境。
李國周是通城本地人,釀酒30年。他驕傲地説起百丈潭酒的歷史:百丈潭酒始創於清康熙年間1698年,為當時最興盛的“雋邑酒坊”;乾隆年間合併通城本土釀酒業創立“道興隆”釀酒,位於縣城九眼橋北石板街。1951年,公私合營更名為通城縣酒廠;21世紀初,企業改制,組建湖北百丈潭酒業有限公司。
“百丈潭,一罈好酒飄香了三百年。”李國周説完,便和工友們取出蒸完酒的料醅,經過攤涼、加曲、出箱、培菌後,再入窯、發酵……
好糧釀好酒,百丈潭酒精選東北高粱,採用老五甑法工藝,將窯中發酵完畢的酒醅分成五次蒸酒和醅酒。十幾道工序裏的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細節,李國周和工友們都精心把控、嚴格操作。
當晶瑩剔透的酒緩緩流入酒桶時,李國周和工友們相繼品嚐。“任何一個環節出一點點差錯,都會影響酒的品質。”李周國説,只有嚴格按流程操作,才能釀出每一滴都藴藏着幽香和餘韻的酒。
拿起手中的酒杯品嚐,酒液穿過喉嚨通往身體的每一個細胞,只覺得窖香幽雅、醇和綿甜、回味悠長,精神得到充分滿足,感官獲得完全享受。
勾調是釀造美酒的最關鍵環節之一。白酒的生產過程中,生香靠發酵、提香靠蒸餾 、成型靠勾兑,勾兑技術可以稱得上是釀酒的畫龍點睛之筆。
通城百丈潭酒業有限公司副總王勝國介紹,兩千多年前古人已經開始進行酒的勾調,國際名酒,如茅台、五糧液等都是用高品質的基酒勾調而出。
通城百丈潭酒業有限公司基酒倉庫裏,整齊擺放着數百個陶瓷大缸,每一個大缸都裝滿基酒,大缸外面貼着裝酒時間。
基酒是從酒甑中蒸餾出的原酒,酒精含量在70度到85度之間。這種高度原酒無法直接飲用。通過一套科學、複雜的勾調過程,將基酒與不同風格、酒度的酒勾調在一起,使酒體的色香味達到某種程度的協調和平衡,形成風味相對穩定的美酒。
經過幾百年的傳承、創新,目前通城百丈潭酒業有限公司主要生產濃香型大麴酒系列產品,着力打造“百丈潭”和“黑罐子”兩大主打品牌,輔以小曲清香型酒。產品獨具風味,深受飲者喜愛。
香港本地物流鏈接
百丈潭系列酒曾獲全省白酒質量大賽“銀鍾獎”“中國優質白酒精品”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銅獎、湖北省優質產品、“中國竹文化節指定產品”、“中國著名品牌”“桂、渝、閩、湘、鄂、贛六省一市質量檢評金獎”等榮譽。
公司負責人表示,公司將繼續秉承“喝百丈潭酒,交天下朋友”的文化理念,堅持“時尚,百姓,實惠”的經營理念,用創新開拓市場,以品質贏得形象,以品牌贏得效益,在行業技術進步和產品價值提上取得新突破,讓產品在消費者中入心,入腦,讓“百丈潭邊走,方知世上有好酒”這句民俗在消費市場上名符其實。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張大樂 陳新 馬麗 通訊員 周紅松 鄧東峯 龍洪坤)
編輯:he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