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禮根(左)為作家梅潔製作的糧食畫像
汪禮根糧食畫作品《童年的記憶》
□楚天都市報記者 關前裕 通訊員 柯尊洪
鄖西殘疾男子汪禮根痴迷用糧食作畫。9年來,他憑藉靈活的頭腦、靈巧的雙手,創作出兩百餘幅糧食畫,並在全國性糧食畫大賽上屢屢獲獎,14幅作品被收入中國郵政“國家名片”。在前不久舉行的省殘疾人自強模範表彰大會上,他被授予 “湖北省自強模範”榮譽稱號。
殘疾男子別出心裁用糧食作畫
今年43歲的汪禮根,出生在鄖西縣上津鎮吳家溝村一個農民家庭。他4歲時,因突發高燒導致一隻耳朵失聰,但他心靈手巧,喜歡作畫。
2012年春,汪禮根在家裏曬小麥,看到顆顆亮晶晶的麥粒,他大腦靈光一閃:糧食可以輕鬆粘到畫布上,做成的畫應該很美。於是,他買來膠水,找來五穀雜糧,開始摸索着用糧食作畫。
“用純天然顏色的糧食材料,才能產生更加逼真的畫面效果。”為了收集糧食材料,汪禮根先後去過天津、陝西、山西、上海等地。他又摸索出防腐防蟲等處理方法,使糧食畫能夠不生蟲、不發黴,長期保存。
憑藉獨具特色的糧食畫作,汪禮根很快成了家鄉名人。2015年,他在鄖西縣上津鎮成立了“禮根五穀藝術館”。
14幅畫作入列郵政“國家名片”
2016年,汪禮根正式成為中國糧食畫研究協會會員。
2018年10月,汪禮根應邀參加首屆世界糧畫大賽,捧回了一個優秀作品獎和一個三等獎。
2018年11月,汪禮根製作的14幅糧食畫被收入郵政“國家名片”,並被“一帶一路中國夢”珍藏版郵冊收錄。藉助這套限量版發行的郵冊,他的糧食畫不僅在國內得以推廣,也傳播到了國外。
2019年11月,在由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國舞蹈家協會、中國文化藝術教育家協會聯合舉辦藝術大賽中,汪禮根糧畫作品《民族風情》榮獲金獎。8年來,他共創作了200多幅糧食畫。
“創造了卓而不凡的藝術人生”
2019年,著名作家梅潔到鄖西上津古城採風,位於上津明清老街“禮根五穀藝術館”裏陳列的糧食畫深深吸引了她。
參觀完不久,梅潔在她的散文中寫道:“牆上五彩的穀粒組成了栩栩如生的‘鵲橋相會’‘上津古城元素’‘活潑的小女孩和狗’‘領袖、企業家畫像’‘奔騰的古代戰馬’……這些千年養育我們生命的糧食,如今卻如此美妙地掛在了牆上,故鄉、田園、鄉愁美輪美奐地掛在了牆上,我真的感慨萬千。我對汪禮根説:謝謝你!你創造了五穀畫,也創造了你卓爾不凡的藝術人生。”
汪禮根先後獲得鄖西“天河英才”獎、“十堰市殘疾人自強創業先進個人”等殊榮。他表示,自己最大的心願就是擴大畫館面積,多展示一些作品,同時招收學員擴大創作團隊,讓更多的人瞭解糧食畫,認識糧食的珍貴。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下一篇: 週四最高氣温將升至17℃ 週末可能再迎雨雪
2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組關於珍惜糧食、反對浪費情況的調研報告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報告指出...
11月1日,咸安區汀泗橋鎮新民農機合作社糧食加工廠,工人們正在查看糧食烘乾情況。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夏正鋒通訊員董靜攝。
“產購儲加銷”全鏈條協同發力,推進節糧減損——稻黍飄香顆粒歸倉(傾聽·關注糧食安全)核心閲讀金秋時節,稻黍飄香,又到一...
一麥一稻,惜之愛之——近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出《關於創新舉措加大力度進一步做好節糧減損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糧...
產後損失降低1%,就可節約糧食663.84萬噸——連年豐收仍要倡導節約糧食今年夏糧再獲豐收,創歷史新高,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更...
隨着各地企業陸續復工復產,遼寧、吉林各地糧食外運需求逐漸增加。中國鐵路瀋陽局集團有限公司及時組織人員走訪企業,瞭解吉林...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宋文虎、通訊員林緒雍報道:10月24日,通山縣大路鄉金穗儲備糧食管理有限公司中心糧庫入口處,每...
咸寧網訊全媒體記者陳君益、通訊員程釗報道:8月5日,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王漢橋率視察組來崇陽縣開展代表議案和建議...
據瞭解,該糧食貯備庫擁有集糧食檢測中心、糧食收購一站式服務中心、現代化糧食倉儲高大平房倉等,集代收、代儲、代乾燥、代...
2021年自然資源部將會同農業農村部、國家統計局對“十三五”時期省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履行情況進行全面考核,違規佔用永...